在我们交易领域,有一个可能是大多数人默认的观点:交易需要一致性。
包括我也曾经说过:交易的核心之一就是一致性的输出自己的交易逻辑。
基于这角度,我们的定义似乎是:我们交易员经常在某些时候不一致对吧?
但是这个角度,似乎与主流看法是截然相反的。
因为主流的观点是:人类向来喜欢一致性。
1.一致性
查理芒格曾经在其的穷查理宝典中提到过一致性。
我们人类,天然就喜欢一致性,我们厌恶那种前后不一的人。
这就是我们的原始本能。
比如,我们某一种颜色的衣服,我们喜欢去自己喜欢的餐厅,我们喜欢某一个人的言论,我们喜欢某一种类型的入场。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,你喜欢看自己喜欢类型的文章,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,这些,都是一致性。
因为在我们人类古老的丛林法则中,快速反应是生存的必要条件,你反应过慢就容易被社会淘汰。
而保持一致性的思维是快速做出反应的前提。
同样,在群体生活中,一致性的原则可以让群体的协作更具备高效率。
这些都是一致性带给我们的好处,它让我们在进化过程中具备了较高的效率,所以,基于我们人类的本能而言,一致性是一直存在的。
那么为什么我们交易领域会说:一致性很难?交易员的一致性,与我们人类原始本能的一致性又有何区别?
2.两种一致性
在我看来,一致性这个词,至少有两种纬度。
01、
第一种,知行合一。即:人类永远是知行合一的。我们的行为上,永远会采用自己认知中认为对自己对有利的行为。
这一点,我对能否驾驭量化的区分可以很完美的解释。
认为未来大多数时间不可能被预测,但是特定走势有预测可能性的,可能会半自动或者人机结合。
认为未来完全可以预测的,根本不可能去量化。
你不可能觉得未来完全可以预测而无脑的去执行一套量化交易策略,这就是认知和行为组合的一致性。
还有,我曾经提出过一个说法:喜欢抄底思维的人,很难拿到趋势行情。
因为喜欢抄底的人,对K线走势的定义偏向于“框架”。
他认为,既然K线跌多了就应该涨,那么同样,K线涨多了就应该跌。所以,他抄底了之后,假如方向正确,他也很难拿的太远。
因此,在熊市中不听走低的K线而买入死扛抄底的人,是很难像自己想象中那样,把牛市从低拿到顶。
这背后,就是我们人类思维的一致性,也是认知和行为高度的一致性。
02、
第二种一致性是:知行合一的基础上,行为的选择倾向于一致性。
这一点,就是查理芒格提出的一致性。意思就是:基于某种认知的影响下,在具体的选择方面,我们更倾向于一致性。比如,我们觉得抄底正确,但是抄底也有左侧和右侧,而通常,我们倾向于采取某种自己偏好的方法,一致性的去抄底。
比如,我要看MACD去抄底,我就一直看MACD。
之所以如此,正是因为效率。
这样,我们本就不需要每一次都重复去决策,而基于历史,这样做在你认知中也是占据高效率的。
因此,我们会基于自己的认知,一直采取某种一致性的交易行为。
这里的一致性,说的是我们在交易认知的基础上,会习惯于某一种具体的交易方式。
而这个习惯,这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。
3.两种结果
查理芒格说:一致性提高了效率同时,也给我们带来了反向作用。
即:新思想很难被接受。
因为新思想,会冲击我们的固有认知,打破我们建立起来的平衡和效率。
所以,在交易领域,一致性的正反两种效果,也会让交易员群体走出了各自不同的方向。
如果你的认知正确,那么一致性带来的就是高效率。
比如,某些优秀的量化交易者。
其通过自己大量的经历,打通了交易所需要一切认知,然后他把这些认知明确的转化为了一套自动化的交易策略,让程序自动运行。
他从此开始高效的一致性输出自己的交易逻辑。
这背后的基础是:他的认知升级完成。
但是,假如一个交易者的认知是错误的呢?一致性就起了反作用。因为他是错的,但是他不知道,他只会保持自己的一致性。
比如,他认为抄底是正确的,而他采用的是MACD抄底。那么他就会一直的用MACD去抄底…..
其他的他一律看不进去,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的抄底世界中,一致性的逻辑让他不用思考,异常的舒适……
但是,这几乎决定了他悲惨的结局,这也是大多数交易员的宿命。
想要脱离,只有一个办法:
尝试抗拒,得到更高的认知。
比如,某交易员习惯了在趋势交易中的回调买入,但是某一天,他忽然看到某篇文章说:某某式入场才是王道。
按照人类天然的一致性习惯,他会维持自己之前固有的习惯,一直回调买下去就可以了。因为那意味着他不需要改变,他可以维持自己的效率。
但是,他能够抗拒这种本能,而尝试去客观的解析对方的话,那么他便拥有了脱离之前错误的机会。
也就是说,一致性可以带来高效,同样也是枷锁,它到底是高效还是枷锁,关键在于人们本身能否具有勇气跳出舒适圈,化解一致性的束缚。
身为一个交易员,你必须具备这种基础的素质。
4.交易领域的一致性
最后,我们再来说说交易中心的一致性。
以上两种一致性,我们已经屡清楚逻辑,但是交易中心我们所谓的“一致性执行自己的交易规则”,其实跟上述两者也并不完全相同。
它是第三个纬度。
首先,我们来看开篇我们提出的例子:交易者必须前后一致性的输出自己的交易逻辑才能够成功。
这句话,其背后的隐藏含义是:
很多交易员对交易某些环节当时的理解,是不够足以支撑他做出他升级之后认为的正确的事情。
这句话有点拗口。
首先,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。
比如,某交易员一直采用的是固定盈亏比出场,即赚100就出,亏100也平,他想要纯粹的依靠胜率获利。
他每一笔交易都这样,因为认知认为这是正确,他也偏好100个这个数值,他一致性的执行这个想法。
但是,忽然某一天,他跳出了这个舒适圈,学习了量化测试的方法去测试了一下让利润奔跑….
结果,他忽然发现,这特么让利润 奔跑的收益特别爆炸!他开始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,开始承担回撤让利润奔跑。
这个过程就是,他之前一致性的执行方式是:固定盈亏比。但是升级之后一致性执行的认知是:让利润奔跑。
他一直都是一致性的,但是认知升级前和升级后的一致性内容发生了改变。这很关键。
同样,我们再来看:一致性的执行自己的交易策略。
一个交易员某一次交易,干预了他的策略,结果他最终的结果很悲惨。这个时候,他经过了大量的思考之后总结为:一致性的输出自己的交易逻辑太重要了,不一致很惨。
认知升级前,他的认知是:我的主观判断更优秀,所以,他一致性的执行自己主观判断的习惯,即想出就出,想进就进。
但是这次交易让他的认知升级了。
他认为自己的习惯是错的,他觉得自己不能想进就进,想出就出,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交易规则去行动。
交易规则让他进他就进,交易规则让他出,他就出。
很明显,他之后的交易,依然是一致性的执行这个新的认知,即:交易规则让他进他就进,交易规则让他出,他就出。
而这个交易规则让他进他就进,交易规则让他出这个认知点的名字,就叫:一致性的执行自己的交易系统。
也就是说,我们交易员常说的一致性,其实并不在我上面提到的那两个一致性之中。
我们的交易认知没有升级之前,会一致性的执行一个“不一致性的执行交易系统”的错误行为。
比如,我们可能会一直利用自己的盘感去下单。
而我们的交易认知升级之后,我们会进化成为一致性的执行一个“一致性执行交易系统”的正确行为。
比如,我们会一致性的执行一套关于均线的交易策略。
而你会发现,你如果用了均线系统时间长了,你会很难会更换成为其他的交易系统。这个一致性才是查理芒格所言的一致性。
而均线交易系统的一致性执行,这是正确的交易行为。
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导致了这一切的混乱。
5.总结
所谓的交易,需要天然认知合一的交易员,跳出舒适圈,挣脱出自己本能中一致性的倾向,敢于否定自己既有的观点以及习惯的做法,尝试发掘任何可以证伪他假设的说辞,最后,发现真正正确的交易行为。
而这个正确的交易行为中,包括一致性的执行自己的交易策略。
也就是说:所有尝试一致性的去执行自己交易系统的人,却又感触很难的人,其实他们是在进行突破而已。
他们正在尝试挣脱人性中一致性的舒适圈,跳出那个“随心所欲下单”的交易枷锁,而突破到“一致性稳定输出逻辑”的环节。
而认知升级是困难的,他们正在进化过程中而已。
发布于 2020-04-27 20:36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36757510
 
                    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