色诺芬笔记 色诺芬笔记
未分类 尚无浏览 2 分钟阅读

炒股十五年,我为什么只认龙头股?这3个底层逻辑看透的人都赚了

专注龙头股,投资更靠谱。

今晚来分享十五年来的炒股经验。

十五年前,我揣着五万块积蓄冲进股市时,和多数散户一样迷信“黑马股”。总幻想找到那些藏在角落里的“十倍股”,结果却在垃圾股里反复被套,最惨的一次连割肉都得排队——那只ST股连续十五个跌停板,等打开时账户已经缩水七成。

如今再看账户,持仓里常年躺着的都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。不是我变得保守了,而是十五年的血泪教训告诉我:在A股做投资,买龙头股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题。

一、龙头股是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选出的 “优等生”

刚入市时,我总觉得龙头股涨得慢,不如小盘股“刺激”。直到2015年股灾,才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。

当时我手里有两只票:一只是白酒龙头茅台,另一只是某区域酒企的小盘股。股灾前,小盘股三个月翻了两倍,茅台才涨了50%。我还嘲笑身边死守茅台的老股民“不懂变通”。结果股灾来临,小盘股从高点跌去80%,而茅台跌了30%就稳住了阵脚,一年后还创了新高。

后来才明白,龙头股的“溢价”从来不是凭空来的。它是行业竞争的终局产物——在惨烈的市场厮杀中,龙头企业凭借品牌、技术、渠道等护城河,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。就像家电行业,历经二十年价格战后,格力、美的占据了近70%的市场份额,剩下的小厂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。

这种市场地位带来的直接好处,就是抗风险能力极强。2020年疫情冲击下,航空业集体亏损,但国航作为龙头,凭借政府补贴和航线优势,率先走出泥潭;而某些小航司,至今还在破产边缘挣扎。

二、龙头股的业绩确定性,是散户的 “保命符”

散户炒股最容易犯的错误,就是把“故事”当“业绩”。我曾经因为听信“新能源概念”,买了一家连生产线都没建好的小公司,结果等来的不是翻倍,而是退市公告。

但龙头股不一样。它们的财报就像透明的玻璃柜,营收、利润、现金流都明明白白。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宁德时代,即便行业出现短期波动,它的全球市占率依然稳定在35%以上,订单排到两年后。这种业绩确定性,能让你在市场恐慌时睡个安稳觉。

更重要的是,龙头股的抗周期能力远超想象。2022年消费行业整体低迷时,酱油龙头海天味业虽然股价回调,但净利润依然保持正增长;而同期不少regional小品牌,已经在裁员停产了。这就是“大树底下好乘凉”的道理——行业景气时,龙头赚得最多;行业寒冬时,龙头活得最久。

图片

三、资金永远流向阻力最小的地方,龙头股就是那条 “高速公路”

A股是资金驱动的市场,而龙头股就是机构资金的“必争之地”。打开茅台的股东名单,你会发现社保、保险、公募基金等机构扎堆持有;再看那些小盘股,前十大股东里往往全是个人投资者。

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:机构资金体量太大,小盘股根本容不下。一只百亿规模的基金,买1%仓位就需要一亿资金,要是买小盘股,很容易“买成大股东”,想卖的时候都找不到接盘侠。而龙头股每天几十亿的成交额,进出自如,这就是流动性溢价。

更关键的是,龙头股的上涨往往带着 “惯性”。当市场形成共识时,资金会像潮水一样涌入,形成 “强者恒强” 的局面。就像2023年的AI行情,算力龙头中际旭创从10块涨到80块,而同期很多跟风的小公司,涨了30%就打回原形。
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

十五年的炒股生涯,我见过太多散户在“找黑马”的路上摔得头破血流。其实投资没那么复杂,就像买东西要认品牌,选股票要认龙头。

当然,买龙头股也不是闭眼乱买,要避开两种坑:一是估值过高的“接盘侠”(比如PE超过行业均值3倍以上);二是已经失去成长性的“过气龙头”(比如被新技术颠覆的传统企业)。

记住,股市里最赚钱的机会,往往藏在最显眼的地方。那些能让你在酒桌上随口说出名字的公司,大概率就是你该重点关注的龙头。与其在垃圾堆里翻金子,不如抱紧行业的“定海神针”——这,就是我用十五年时间换来的最朴素的投资智慧。

 请你点关注→ 钦点龙头股2025年07月14日 22:02广西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src=11&timestamp=1754982046&ver=6169&signature=QcTGYpVr3ahP-cIs9qh-b6yXY-bSni8Nc09K*uRN6caVlE6n6TeR11nek0RN3qPe2Qz*Lbl5JhHVZGyOT7ycZHlspiY4FrHOc9oO5J*peGtXyjF5g0N0bi9Yos8xeQp6&new=1

0

  1. 此文章尚无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